中國1988年9月7日發射了第一顆氣象衛星—“風云一號”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衛星云圖的清晰度可與美國“諾阿”衛星云圖媲美,但由于星上元器件發生故障,它只工作了39天。后成功發射了四顆極軌氣象衛星(風云號)和三顆靜止氣象衛星(風云二號),經歷了從極軌衛星到靜止衛星,從試驗衛星到業務衛星的發展過程。

  目前,中國的極軌氣象衛星和靜止氣象衛星已經進入業務化,在軌運行的衛星分別是風云一號D星(2002年發射)和風云二號C星(2004年發射)。中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之一,是世界氣象組織對地觀測衛星業務監測網的重要成員。

風云一號:

  風云一號氣象衛星,中國研制的第一代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衛星可以向世界各地云圖接收站發送實時的氣象云圖,還可以對海洋水色進行探測和對海溫進行遙感研究;衛星上攜帶有空間粒子成分監測器,可對空間環境進行研究。

  風云一號A和風云一號B衛星分別在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發射升空,但這兩顆衛星均出現了控制系統故障,分別只工作了39天和165天。

  風云一號C衛星在性能上作的較大改進,衛星總質量為958公斤,軌道高870公里,傾角為98.8度,衛星主體呈立方體,長2.02米,寬2米,高2.215米,設計壽命為2年。該衛星于1999年5月10日發射升空,并超期服役,到2005年的工作依然正常,這顆星已被列入世界氣象業務應用衛星的序列,是中國到2005年為止唯一一顆為世界所接納的業務應用衛星。2007年1月,該衛星被從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的一枚開拓者二型反衛星導彈摧毀。

  風云一號D衛星從2000年開始正樣設計,其在繼承了風云一號C衛星的成功經驗及技術的基礎上,對其技術狀態作了14項改進,以進一步提高其穩定性。該衛星的質量為950公斤,于2005年5月15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B火箭發射升空。

風云二號:

  風云二號氣象衛星是中國研制的第一代地球同步軌道氣象衛星。其主要任務是對地觀測,每小時獲取一次對地觀測的可見光、紅外線和水汽的云圖。

  風云二號A衛星主體呈圓柱體,直徑2.1米、高1.606米。發射時質量為1369公斤。衛星于1997年6月17日定位于東經105度的地球同步軌道,自旋穩定,設計壽命3年。1997年6月21日獲取第一張可見光云圖,1997年7月13日獲取第一張水汽、紅外云圖。

  風云二號B衛星于2000年6月25日由長征三號火箭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風云二號C衛星于2004年10月19日由長征三號A火箭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該衛星除了可以進行天氣預報外,還能對氣候進行監測預估、探測陸地和海洋、觀測草原及森林火險、測風、觀測大霧和沙塵暴等。

  風云二號D衛星于2006年12月8日由長征三號B火箭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風云二號E衛星(06星)于2008年12月23日8時54分,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于2009年2月28日,完成在軌測試圓滿完成,同時將進入在軌備份模式,并將根據需要接替已超期“服役”的風云二號C星。同年12月23日,風云二號E星投入業務運作。

風云三號:

  風云三號氣象衛星是中國研制的新一代極地軌道氣象衛星,主要用于有關大霧、冰凌、積雪覆蓋、水情、火情等方面的監測服務。

  風云三號A星(FY-3)于2008年5月27日由長征四號B火箭從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2],并于2008年5月29日獲取第一軌可見光圖像,其上裝在有中分辨率光譜成像儀[3]。目前風云三號已被納入了國際新一代極軌氣象衛星網絡。